当前位置: 首页 > 名家散文 > 正文

追忆拾柴岁月

来源: 汇集文学网 时间:2021-07-13

追忆拾柴岁月

秋风一吹,天气便慢慢变凉了,去田野里拾柴也就理所应当地成为一项重要任务。冬季很漫长,天气又很冷,人们需要烧炕取暖,需要的干柴比其它季节,显得要多很多。尽管秋收后家家户户门前都是一个样子:麦秸秆、玉米秆之类的干柴堆得有小山那般的高,但那些柴草依然是不够烧的,人们要在忙完手头的活后,及时去田野里拾柴。我们这些孩子,也要加入到拾柴的行列中。拾柴要趁早,要是到了冬季,顶着打着呼哨的凛冽的寒风,走在户外,想一想,也能感受到其间的煎熬。于是人们就在种完麦子后,趁着那段好天气,备足冬季需要使用的干柴。

吃过早饭,大人拉着架子车、孩子提着竹笼,三个一群两个小伙,朝田野里走去。秋天的阳光刚刚好,没有夏日那般的炙热,沐浴在金灿灿的阳光里,迎着暖暖的秋风,心里是很爽快的。大人哼着有趣的乡野小调,孩子唱着欢快的童谣,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容。不一会儿,大家就到了目的地。一望无际的田野里,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黄土地的本色,麦苗刚刚钻出地面,并没有将黄土盖住,土黄和青绿结合在一起,显得也有几分雅致。

大家开始行动了,大人们边说说笑笑,边忙着用耙子在路旁搂干草;孩子们则穿梭在田间地头,捡拾枯树枝。田野里处处有宝,不管走到哪里,人们都是收获满满的。要不了多长时间,就能找到很多干柴。大人们陆续拉着装满干柴的架子车回去了,孩子们依然待在田野里拾干柴,那个时候,他们是没有任何怨言的。他们知道漫长的冬日里家里很需要什么,要是家里没有干柴,到了晚上,他们便只能靠心间的意志和寒冷的空气对抗。为了在冬日里过得舒服,他们在拾柴的时候是非常用心的,尽管已经累得气喘吁吁、满头大汗的,可他们依然在田野里这里找找、那里瞧瞧。他们的眼里只有干柴,早已忘了驰骋在田间的乐趣,也忘了在马路上疯跑着滚铁环的快意,满脑子都是拾柴。

孩子们的辛苦是有目共睹的,大人们刚刚拉着空架子车来到田野里,就看到了自家孩子堆放在地头的那堆干柴。大人们边夸着自家的孩子,边把他们捡来的干柴放在架子车里,再接着忙活。听了大人的夸奖和鼓励,孩子们拾柴的尽头更足了,刚刚还觉得有些累,可就在那时,他们不再有那样的感觉了。

夜幕来临,大人们拉着装满干柴的架子车走在前面,孩子们背着一捆干柴、提着装满干柴的竹笼紧跟在后面。架子车上堆满了干柴,堆得如同小山那般的高。在回家的路上,架子车不断“咯吱、咯吱”地响着,堆在上面的干柴也不断微微摇晃着,吓得孩子们一惊一乍的。好在很快就到了家门口,大家一起将捡来的干柴堆放在门口的草垛子下面。望着那些干柴,大家的脸上像开满了花。黑漆漆的夜里,孩子们躺在炕上,望着屋顶,轻轻抚摸着手臂上的伤痕,心里甜滋滋的。拾柴的过程,虽然很苦很累,但他们却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打倒,一直努力坚持着。大半天的工夫,他们也取得了不小的收获。

但拾柴并非只是纯粹的劳动,孩子们的确很聪明,能够在不断重复的简单劳动中找到一些乐趣,这是很难得的。在田野里的树杈上,时常能看到乌鸦垒的窝。人们常说:“喜鹊叫,好事来;乌鸦叫,坏事到。”人们是很讨厌乌鸦的。乌鸦窝是由晒干了的树枝垒成的,那是绝好的干柴。只要有谁看见乌鸦窝,便会想尽一切办法,将它从高高的树杈上戳下来。

乌鸦垒窝时,也用尽了心思,或许正是为了防止人类破坏它们的窝,才会选很高、很细的树杈。站在地面上,抬头往上看,便不难发现,乌鸦窝都在每棵树的很高位置。会爬树的孩子很多,但要是让他们爬到树的很高点,那就有难度了。要想爬到那里,首先是爬树的技术要足够高,胆子还要足够大,还有一点也很关键,必须是瘦小的身体灵巧的孩子,要不然的话,会在爬到细树枝的地方,将树枝压得不断在晃,那是很危险的。

孩子们的确太聪明了,尽管没有爬到乌鸦窝的位置,可他们依然将树杈上的乌鸦窝用长长的木棍戳了下来。很瘦小的孩子像猴子爬树那般,三两下的工夫,就爬到了可以承受他个人体重的树杈上。接下来,几个孩子陆续爬到树上,他们相互间隔着一段距离。爬上树的几个孩子,有像八爪鱼那般紧紧抱着树枝的,也有坐在树杈上唱歌的,还有一只脚踩在树枝上、一只脚悬在空中扮鬼脸的。待他们过完瘾后,便由很下面的孩子接过站在地面上的孩子递来的长木棍,再将棍子依次递给上面的孩子,很后递到很上面的孩子手中。接下来,就看他的了。其他的孩子为他加油、鼓劲,他左手紧紧抓着树枝,右手抓着长木棍,不断戳着乌鸦窝。只要他用力戳一下,他的身体连同紧挨着他的树杈都会晃动,吓得胆子小的孩子不敢往上看,但又生怕错过了很精彩的环节,就用手遮着眼睛透过手指之间的缝隙望着上面。

正在戳乌鸦窝的孩子是很勇敢的,尽管脚下的树杈不断在晃,可他依然没有停下来,不断用力戳着头顶的乌鸦窝。在他的多次努力下,乌鸦窝终于被戳了下来。望着散落在地上的乌鸦窝,孩子们兴奋极了。爬上树的孩子陆续从树上下来了。把乌鸦窝戳下来的孩子是很大的功臣,他理应多得一些干柴。孩子们按照自己的设想,将散落在地的干柴分配给每一个孩子,尽管他们得到的干柴有多有少,可每个孩子都是笑呵呵的,根本没有多余的念头。

乌鸦窝确实很大,超乎了孩子们的想象,他们得到甜头后,就专门找乌鸦窝。只要多戳几个乌鸦窝,就能得到不少的干柴,他们何乐而不为呢?他们在戳乌鸦窝的途中,还顺便把已经干枯的还没有掉下来的树枝直接拽下来,那样比在田野里到处寻找干柴省事多了。但树上的乌鸦窝毕竟是有限的,过了一段时间,他们重新提着竹笼行走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拾干柴。

日子就那样一天天地不紧不慢地悄悄过去了。那些拾柴的孩子也慢慢长大了。不得不说,他们是幸运的,并没有一直待在田野里拾柴。多年以后,他们纷纷通过自己的努力,离开了脚下的那块黄土地,在他乡的土地上扎根、成长。

或许是小时候养成了拾柴的习惯的缘故,只要是待在家乡的日子,我准会到田野里拾柴。在现如今,去田野里拾柴的人已经很少了,年轻人里边很少有人去。即便在寒冷的冬季,人们也不再担心如何过冬。空调在近些年的农村里是很常见的,家家户户都有,只要轻轻按一下遥控器的开关,就可以解决取暖的问题了。人们现在去田野里拾柴,和当年完全不同,当年是为了生火做饭以及在冬日里烧炕取暖,而现在只是单纯地为了在做饭或者生炉子时引火而已。

我知道,总有那么一天,我们或者我们的后代不再需要去田野里拾柴。那一天,或许也是会很快就到来的。但不管怎么说,那段漫长的拾柴岁月,对特定时代的人来说,始终有意义。其中的苦与乐,只有我们这些经历过的人才能明白。过日子,有苦也有甜。经得多了,我们便会懂得——有苦有甜的生活才是充足而饱满的人生。

北京治疗癫痫病的好医院
西安哪里能治疗癫痫
癫痫病癫痫科地址

热门栏目